e租寶事件,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分水嶺。
此后,投資人維權頻繁,行業投資收縮,政府監管意見稿出臺。這些信號,都預示一個時代的結束。
e租寶700億大騙局,為何能堂而皇之存在數年?甚至欺騙一個時代?
其實,一個龐氏騙局的誕生,周圍有一整套產業鏈為其背書,他們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況下,充當了“幫兇”。
勿同財經持續調查數月,對這個產業鏈進行刨根究底的挖掘,推出《龐氏騙局產業鏈系列調查》。
以下是調查系列之二,那些關于“空殼公司騙貸”的深度秘密。(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調查系列之一,關于資金托管的那些秘密)
e租寶被查后,實際控制人丁寧被抓,在獄中,他坦白虛構融資項目,前后為此花了8億多元,向項目公司和中間人買資料。
勿同財經通過調查發現,不論是網貸平臺的龐氏騙局,自己騙貸;還是騙子公司試圖鉆漏洞,借網貸平臺騙錢,都會依附一條龐大的騙貸產業鏈。
這條產業鏈的豐滿度,已遠超我們想象。而e租寶,正是利用了這條產業鏈,滾動出了700億的大騙局。
1購買營業執照
“據我所知,‘e租寶’上95%的項目都是假的。”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風險控制部總監雍磊稱。
具體的操作方式是,丁寧指使專人,用融資金額的1.5%-2%向企業買來信息,他所在的部門,就負責把這些企業信息填入準備好的合同里,制成虛假的項目在“e租寶”平臺上線。為了讓投資人增強投資信心,他們還采用了更改企業注冊金等方式包裝項目。
從e租寶的標的中,我們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一家山西公司,通過政府官方的企業信用信息網查詢,顯示公司只有5人,虧損狀況為2.19萬。
2015年7月17日,該公司變動法人信息和注冊信息,注冊資金從110萬直接變為2810萬。
一個月后,這家公司在e租寶上發布融資信息,融資金額2千萬。
因此,幾乎可以斷定,e租寶是通過購買企業信息,更換法人、修改注冊資本的方式操作。如此,一個小企業,瞬間變成動輒注資上千萬的大企業,可以發標融資。
一場早有預謀的游戲。
“信息真的可以購買”,第二客棧的“網貸黑米”(網名)爆料稱,殼公司騙貸,已形成完整產業鏈。
黑米說,第一種操作方式,是購買營業執照。
不論在淘寶網還是百度上搜索,都可以看到諸多營業執照轉讓信息。
勿同財經通過咨詢其中一家商家發現,只需要1萬到4萬不等,就能收購一家企業的營業執照。如需變動法人信息、注資,只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也就意味著,騙貸千萬的成本,只需1到4萬。
一家銷售營業執照的工作人員稱,確實有很多號稱“互聯網金融”的公司,來購買營業執照,“說是用來借款的”。
2代辦公司
除了營業執照外,使用內部熟人冒名貸款,也是監守自盜的一種方式。
多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網貸平臺通常都會都會用關聯企業,進行騙貸。
這些枝枝蔓蔓的關系,仔細核實,都能找到蛛絲馬跡。最為明顯的,就是股東關系和股權關系,梳理這些公司的股權結構中,經常能發現名字的重疊。
而這些“連帶”公司都是如何產生的?
e租寶被爆出的借款企業中,曾經有104家在半年內有過更新注冊信息,或者就是新成立的企業。
新成立企業就是搭建龐大“連帶系”最直接的辦法。
“企業注冊非常簡單,有了工商信息,企業的運營情況甚至都可以不用公開,就可以到平臺上借款了。”知情人表示。
注冊一家空殼借款企業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代辦公司”的生意,網絡上到處都是,就連街邊的都貼滿了“代辦公司”的小廣告。注冊公司的手續,簡單到提供身份證原件復印件即可。
以某代辦公司提供的業務介紹為例,只需要核名,提供全體投資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確定公司注冊資本(認繳制,不需要驗資),約定認繳期限30年;確立公司經營范圍;查詢經營范圍入口;五個工作日市工商局終審領取《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
工商登記時,可以用親友、員工作為掛名股東,或者直接注冊為法定代表人,他們可以不實際出資,不參與實際經營決策。
也就是說,只需要幾張親朋好友的身份證,一整套的“連帶系”公司就能鑄就完成。
這在業內,也出現過多起案例。知情人透露,有網貸平臺,先后成立上百個關聯公司,以投資、走賬和融資的公司為主。
事實上,這些公司并不開展任何具體業務。同時,他們還會成立項目公司,以此在網貸平臺借貸。
一個更高明的手段是,再通過關聯公司為自己擔保;如果這都覺得麻煩,可以找擔保公司進行擔保。
“擔保公司擔保的手續費為2個點左右,小一點的擔保公司都會愿意做。”知情人士表示。
虛假標的另一個目的,是自融。
一個的龐氏騙局,滾動起來需要強大的現金流,才能得以維持不崩盤。因此,大部分龐氏騙局中,還會摻雜部分業務。
知情人透露:“多數企業是有運營主體的,但是運營的項目風險性高,需要資金成本高,則要到多個渠道貸款。”
3空殼包裝
如果是網貸平臺自己騙款,操作起來簡直輕而易舉,注冊公司,或者購買營業執照,一步到位。
但是如果一些公司,試圖從網貸平臺上騙貸,需要準備的工作得更足些。
不同網貸平臺對于借款企業的要求不同。多數網貸平臺都有自己的信貸業務人員,專職進行資料審核。
但是,這仍然能通過某些手段實現。通過假報表、公章、流水賬以及偽造客戶印章等等途徑,將能相關金融機構拖下水,一起為騙子公司背書。
有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在網貸平臺上,每100個拒貸案件中,就有16起涉及不同程度的蓄意造假。
虛假財務報表,是有騙貸意圖的企業“標配”。
“代辦公司”很萬能,也可以提供全套服務。
勿同財經以業務辦理的身份致電某代辦公司,對方表示,“做賬的費用要高一點,根據你的財務報表需求來定價。”
甚至,“給銀行看的帳和需要獲得某項審批用的帳做法不同,收費也不同。”
壞賬率的上升,也讓網貸平臺提高了警惕,對風控的把握也越來越精準。
某家規模排名靠前的網貸平臺,其風控系統需要借款企業提交的資料,超過100項。
征集客戶的信息及資料時,真的是越多、越復雜越好嗎?
真正條件好的客戶,會選擇收集資料比較簡單的同業機構;然而,那些信用記錄不是很好或本身有問題的客戶,會拼命收集資料,來滿足申請貸款條件。
諷刺的是,這造成了反向選擇。
騙貸這個詞并不新鮮。以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就面臨騙貸問題,因此不得不制定非常嚴苛的標準,來杜絕騙貸。
很多中小型企業主,在銀行的層層關卡面前,實在跨欄無力。而網貸平臺的興起,給了這些企業新的融資渠道。
網貸平臺的風控,比銀行要寬松很多,這對于中小企業融資來說,是好事,但也給騙子公司可乘之機。
事實上,網貸平臺信貸員的業績考核,也是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
“有的平臺薪酬體制是,信貸員審核放款,做成一筆業務后,會獲得業務獎勵,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績效,可能不會獲得全額收入。這樣的機制下,信貸員會放松批貸要求。”知情人士表示。
某網貸平臺信貸員人員對勿同財經表示,他們現在只對一些基本信息進行審核,看有無抵押,有抵押的就好辦,利率也會低;無抵押的也會通過股權質押等方式批貸,但是利息會高一些。
行業內的一個秘密是,網貸平臺已有高達12%的逾期率——這里面,騙貸企業占絕大多數。
1萬的成本,可撬動千萬貸款,這種一本萬利的事情,會讓所有的牟利者為其瘋狂。e租寶只是其中之一。
搜狐財經綜合報道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