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下,沙河工業園區林立的煙囪。攝影:陳芳
“能把我們這的污水坑處理了,給你送錦旗”,多年飽受污水圍困,反映、舉報、上訪無果,邢臺市高開區南陽村數位村民向鳳凰網求助,“污染太厲害了,夏天臭氣熏天,人都沒法走,好多年了,反映沒人管”。
2月28日,沙河市,這座隸屬于邢臺的縣級市,天空灰蒙蒙的。穿過玻璃廠云集、煙囪林立的經濟開發區,在當地司機帶領下,鳳凰網主筆來到大沙河,東西各有兩個污水坑,東邊的已結冰,西邊的正排放著污水,黑乎乎的,散發著刺鼻氣味,快要溢到路上。這兩座污水坑正是困擾南陽村民多年的污染源頭。
邢臺市高開區負責南陽村片區的環境執法人員向鳳凰網證實了村民反映的情況,“每年都有群眾舉報,村民曾集體上訪”。他進一步透露,該地屬沙河市和高開區交界地,南陽村歸高開區管,污水來自沙河市污水處理廠,已排放多年,高開區環保部門也曾多次呼吁解決,但因牽扯水務等多個部門,又涉及兩個平級政府屬地管理交叉,僅靠小小環保部門,難起實質性作用。
鳳凰網就此撥打沙河市環保局電話,一位工作人員稱不清楚情況,并告知南陽村不歸沙河市管。
就在當月,進駐河北省的中央環保督察組曾抵達邢臺,并于1月16-19日、21-23日分兩批受理邢臺市環境污染舉報案件。鳳凰網就此撥打中央環保督察組舉報熱線,接線工作人員答復將按“屬地管理”原則,交辦相關縣區政府核實處理。
環保部公布的2016年1月全國74城市空氣質量排名,邢臺市位列倒數第三,后十位中河北城市占據六席。而2015年全國74城市空氣質量排名,每月排名中后十位,河北城市均占半壁江山。
與水污染帶來的強烈反應相比,河北多地民眾對常年的霧霾天則已麻木,“誰不愿意有好天氣,可老百姓說了也不算”,石家莊市鹿泉區北固城村一位村民站在村口地里,不遠處曲寨村電廠的高爐正冒著白煙,幾年前這個村子周圍水泥廠遍布。
對普通民眾而言,另一重矛盾在來自治污與生存,“希望藍天,但也不希望廠子停工,有時候特別矛盾”,曲寨村一家鋼鐵企業的職工李國權(化名)告訴鳳凰網,廠子停產,工資會直接受到影響,自去年由于環保和市場原因,企業效益下滑,已被拖欠數月工資。
環保風暴、市場萎縮、產業結構調整三重因素下,大量企業關停,也意味著經濟增速放緩、大量人員失業,治污對河北而言,背后事關穩定。
公安環保聯手重典治污
在中央和民意覺醒的重重壓力下,河北省自2013年啟動鐵腕治污,三年來,力度更是一年比一年大。
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區域細顆粒物濃度下降25%。緊隨其后,環保部、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國務院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省(區、市)政府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
時年9月中旬,河北省公安廳環境安全保衛總隊正式成立,成為國內首支專門打擊環境污染犯罪的專業隊伍,一改過去環保執法不嚴實為權力不夠的弱勢地位,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殷廣平用“盼望已久”形容這支隊伍的成立。
同月下旬,河北省召開有史以來規格最高、力度最大的全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動員大會上,省政府與各設區市和定州、辛集市政府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承諾大氣污染“三年有所好轉,五年明顯改善”,首次將PM2.5控制作為各地發展約束性指標,并將空氣質量改善納入考核體系。
對環境污染違法震懾最強、見效最快的行動則是2013年11月啟動的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利劍斬污”專項行動,該行動已連續三年啟動,每次歷時半年。
2013年的專項行動,抓獲環境污染犯罪嫌疑人1494人,取締違法企業1304家。專項行動總結會上,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直指“個別企業置法律法規于不顧,或利用夜間偷排偷放,或通過滲坑、暗管排污,或無證排污,環境違法犯罪活動屢屢發生”。河北省公安廳廳長董仚生則表示,“必須主動亮劍、敢打硬仗,持續向污染開戰。要在‘打’上出狠手,用鐵拳震懾犯罪。堅持‘零容忍、用重典’”。
2014年,除“利劍斬污”專項行動,河北省還開展了環保專項、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檢查、APEC會議環境質量保障督查、滲坑專項整治、敏感地區環境監察等多項行動,出動環境執法人員42.8萬人次,停產關閉9360家企業。
“2015利劍斬污”專項行動自去年10月啟動,至今仍在繼續。此次行動,除公安、環保部門,河北省檢察院、最高法院加入,并明確各自分工:公安機關把“端窩點、搗網絡、除源頭”作為主攻方向,力爭多破案、破大案,摧毀犯罪團伙、斬斷利益鏈條,防止死灰復燃;環保部門按照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工作要求,開展燃煤控制聯合執法行動,嚴查重處超標排污、偷排偷放行為;檢察機關重點監督環保執法司法領域以罰代刑、選擇性執法和有案不立等行為;法院則嚴懲環境污染犯罪及相關職務犯罪。
而在APEC、大閱兵這樣特殊時期,河北更是采取超常規手段。鳳凰網了解到,去年大閱兵期間,北京、山東、河北等省相繼出臺文件,對可能影響紀念活動期間空氣質量的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污染源,采取強制性減排措施,確保紀念活動期間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減少30%以上,控制時間累計達12天。河北被劃入重點區域范圍的有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衡水、邢臺、邯鄲和定州、辛集、遷安、涿州及寧晉、景縣、魏縣。在控制時段內,區域全程啟動企業停產、限產、施工工地停工等控制措施,鋼鐵、焦化水泥、玻璃等行業共3000多家企業停產,此外對道路和工地、露天采礦場等亦采取強力措施。
今年1月底召開的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會上,河北省長張慶偉透露,還將啟動散煤污染整治、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焦化行業污染整治、道路車輛污染整治四個專項行動。張慶偉坦言,“2016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在強調嚴抓污染源的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大督導對各級政府的考核力度和追責問責力度。
產能過剩之痛
臘月二十九凌晨,鳳凰網主筆沿京港澳高速一路南下,進入河北境內,空氣質量明顯轉差,途徑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境內,一路霧霾,伴有嗆人氣味。在沙河境內,高速路旁的數根煙囪冒著陣陣白煙。直至進入河南焦作,空氣質量轉好。
另有知情人告訴鳳凰網,保定一些小企業主春節期間加班加點生產,“趁春節期間無人檢查,挽回些經濟損失”?!捌髽I都在玩貓膩,減排在做手腳”,去年,環保部華北督查組數次突擊督查時均發現一些企業仍在違規排放。
盡管河北省持續對環境違法“零容忍、用重典”,從2015“利劍斬污”專項行動部署工作重點看,企業偷排偷放、趁夜間違規開工、跨區域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的行為仍屢禁不止,背后深層原因何在?
去年12月,環保部通報對華北22個城市的環保督政結果指出,“工業圍城”、“一鋼獨大”、“一煤獨大”等現象在華北地區一些城市比較普遍,產業結構布局和能源結構問題成為華北地區環保瓶頸,重化產業是華北地區眾多城市的支柱產業,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既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給環境治理帶來巨大困難。具體到河北,唐山、邯鄲“鋼鐵圍城”現象突出,邢臺重化工業四面布局。
“我省產業結構偏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占比重較大,環境問題多年積累,成因復雜。盡管近年來,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污染治理和生態巡護的任務非常嚴峻?!敝醒攵讲榻M進駐河北動員會上,履新不到一年的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道出了河北環境治理背后的產業結構調整之難。
鋼鐵、水泥、玻璃,這些原本支撐河北經濟快速增長的傳統優勢產業,因其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在今天成為重大包袱。為從源頭控制污染,2013年起,河北省強力化解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的過剩產能,實施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完成6000萬噸鋼鐵產能削減任務,6100萬噸水泥、4000萬噸標煤、3600萬重量箱玻璃產能削減任務。截至2015年,河北省已累計壓減煉鐵產能3391萬噸、煉鋼4106萬噸、水泥6231萬噸、煤炭2700萬噸、平板玻璃3717萬重量箱。
大規模壓縮產能引發的企業陣痛對河北省壓力巨大,企業效益持續下滑、停產減產企業增多。在河北省社科院經濟教研室主任劉來??磥?,河北過剩產能的化解已經到了“化肉見骨”的狀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曾在央視新聞1+1欄目中指出,河北省錯失2008年以來產業結構調整的大好時機,致使比較重的產業結構和重的能源結構繼續蔓延,結果導致現在整個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非常艱難。
通往曲寨村的路上,沿途數十家水泥相關的企業處于倒閉和停產狀態。
鳳凰網走訪石家莊鹿泉區曲寨村,這個靠水泥、鋼廠、電廠先富起來的村子,在產能過剩和環保風暴下,略顯頹勢。通往村子的路上,數十家水泥行業相關的大小企業處于關停狀態,廠房閑置,有些設備已經生銹。當地村民告訴鳳凰網,過去都是水泥廠,有些停產至少已有四五年,僅有曲寨水泥廠等幾家大的村集體企業尚在生產。
鹿泉區兩位從事建筑材料行業的民營企業主告訴鳳凰網,環保風暴,加之石家莊城市建設速度放緩,市場低迷,生意每況愈下,自去年下半年一直賠本,由于缺乏資金難以轉型,只能硬撐著,“熬一天是一天”。
沙河市經濟開發區內,盡管高爐林立,但冒煙的僅有幾家大型玻璃企業,玻璃深加工一條街上亦顯得冷清,多個企業主表示生意下滑嚴重。數據顯示,2014年,沙河市淘汰63條玻璃生產線。
在鹿泉、無極縣和沙河市,多位企業主和村民告訴鳳凰網,被關停的大多為民營小企業,保留的則是大企業。對此,劉來福指出,不是大小問題,而是質量優劣問題,“市場衡量的標準不是企業大小,而是發展的質量高低,不是小企業就都不行,相反許多科技型、生產出優質產品的小企業,發展不錯”。
位于元氏縣的石家莊某采暖設備廠,在這輪環保風暴中,就屬于逆勢上揚的小企業,該企業負責銷售的一位經理告訴鳳凰網,對家用采暖爐的改進動力源于市場需求,就是讓燃煤充分燃燒,為農民節省成本。無心插柳,在環保風暴下,這家企業被當地政府視為環保企業,并大力向農村地區推廣其產品。
有分析指出,削減產能和環境治理本是兩碼事,但在河北就變成了一碼事,產能過剩最嚴重的產業是污染大戶,同時也是支柱產業,政府沒法直接下令企業減產,正好以治污來關停、整改違法生產企業,客觀起到削減產能的作用。
河北省長張慶偉對開展鋼鐵、水泥、電力、玻璃四大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作出的批示則指出,這是“抓污染減排工作的一個新抓手”,“把鋼鐵、水泥、電力、玻璃四個用煤大戶大氣污染治理抓好了,不僅能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還能達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目的”。
劉來福向鳳凰網分析,注重環保對企業來講,會形成一種倒逼機制,政府更多則是引導企業在項目和產品的選擇上,朝著更加優質、高效、環保的方向上去,“不符合市場需要的必須要轉,轉不過來的可能就得化解掉,該死掉的就要死掉,只是這個過程要做到可控,盡量讓其安樂死,而不是急剎車、一刀切、硬著陸,進而引導到能夠適應新的發展理念的產業上”。他指出,低端的、耗費資源、不符合市場需要、又沒有技術含量和優質產品的企業被淘汰,其實是正常的市場行為,耗費資源、污染環境的粗放式的傳統工業化路子,實際已經走到盡頭。
十八大后,中央轉變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必然會倒逼地方政府調整發展思路,這是大勢所趨,河北目前正處在化解調整過程中,由于沉重的歷史包袱,必然會有一個陣痛過程,“既然是陣痛期,就有一個過程,當然我們希望這個過程越短越好”,劉來福告訴鳳凰網,河北省在化解產能過程中更加強調補其短板、優化環境、按照新的發展理念培育產業,但這都需要時間。
劉來福反復強調,河北省在化解產能過程中高度重視對風險的防控,“背后涉及到貸款、就業、職工安置等一系列問題,不可能一刀切地去解決,河北省對此相當清醒且有把握”。
無極縣七汲鎮泗水工業區,一家皮革廠和化工廠緊鄰農田和村莊。
縣域經濟野蠻增長
環保部對華北地區的督查結果同時指出,環?;A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在華北地區十分普遍。督查發現,多數城市對環?;A設施建設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環?;A設施落后,歷史欠賬較多。城鄉集中供熱率普遍較低,清潔能源供應不足,工業園區或產業集聚區小型自備鍋爐常見,散燒煤大量使用,致使冬季大氣污染問題十分突出。
1月27日,鳳凰網主筆來到在無極縣七汲鎮泗水村工業區,所謂工業區就是直接在村莊周圍的農田上圈地建廠,與城市的園區相比顯得頗為粗放。類似的村級工業區,鳳凰網主筆在鹿泉、邢臺都曾見到,南陽村附近的農田中就有數家占地幾畝到數十畝不等的廠房,如今大多閑置。
在泗水工業區,鳳凰網主筆看到金達明膠有限公司和順達化工有限公司兩家企業,都屬于高污染行業,在其周圍未見到規范的環保處理設施和溝渠管道,兩家企業與泗水村和另一村莊相距僅幾百米,廠子周圍就是麥田和蔬菜大棚。
早在2013年4月,河北省環保廳曾根據群眾舉報,對金達明膠有限公司進行現場調查,通報其長期存在滲坑排放、外設膠渣貯存池等環境違法問題。另據央視2014年曝光,無極縣境內皮革及化工企業不加處理排出的廢水對當地土壤和水質造成嚴重污染,一些廠的廢水稍加遮掩后即直接排入地下,通過滲坑層層滲入地下水,曝光企業就包括金達明膠公司,報道引起環保部、河北省委重視,曾于2014年4月,對企業負責人依法刑事拘留。
泗水村村民告訴鳳凰網,兩家企業均在90年代后期建立,長期排放污水,十幾天前仍在生產。當地農田和生活用水被嚴重污染,從地下200多米抽出的水直冒氣,有時發黑發紅,自家種的糧食已不敢吃。鳳凰網主筆在一戶人家看到,剛剛從自來水取出的水,飄著一層白色粉末,之后不斷冒泡。
就在鳳凰網到訪前幾日,石家莊市收到中央環境保護工作河北服務保障領導小組《關于嚴肅查處群眾舉報環境污染問題的通知》,金達明膠和順達化工均在舉報之列。但無極縣的回復則為:經核查,尚未發現上述兩企業環境違法行為。
“盡管每座城市都有霾,但味道不一樣:保定煤灰味道很濃,形態沙河則是玻璃石英砂粉末的嗆味兒”,這是在河北環保系統流行的一句話。河北省發展有一個明顯特點,幾乎每個縣都有自身的特色支柱產業,且以民營企業為主,數量眾多。鳳凰網走訪的三個縣區市便是典型:
鹿泉區,在上世紀90年代末到2000年初,水泥企業達166家,財政收入一半以上來自水泥行業,從事水泥及相關產業的就業總人數超過12萬人。憑借水泥,鹿泉2000年~2004年連續挺進“全國百強縣”行列,并一度占據河北省縣域經濟頭名。
無極縣,則為國內主要皮革生產基地之一,其支柱性產業為裝飾板材、皮革、化工、制藥等,根據當地官網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無極縣有規模以上化工企業14家,制藥業現有企業9家,裝飾板材企業977家,皮革業企業958家。
沙河市則有中國玻璃城之稱,玻璃業的發展始于1980年,產量占全國的15%,現有95家140條生產線,產量在5000萬重量箱,帶動就業2萬多人,亦給當地帶來頗豐的財政收入。
過去唯GDP論的考核指揮棒下,對地方政府來說,只要能帶來GDP,能增加財政收入、解決就業,就都撿到籃子里?,F在招商引資一看科技含量,二看生態環保,再考慮就業和財政收入,這是一個標準的轉換,在這種大趨勢下,必將引導地方政府轉變,但由于各地實際情況不同,轉換有快有慢。近些年,河北省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更加強調園區經濟,把過去分散在村里的低端小企業引導到園區,并注重產業鏈配套,劉來福告訴鳳凰網,這是河北縣域經濟發展今后的方向。
2015年7月調入河北后,在上任的80天內,趙克志對11個市區縣進行調研,強調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同時,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樹立環境優先的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底線。以其在沙河地區調研為例,選擇的并不是當地支柱產業玻璃行業,而是生態農業和現代農業,并強調要加快轉型。去年通過的河北省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將助推縣域特色經濟提升。
督企轉向督政
民眾對環境問題忍耐接近極限,中央和環保部不斷施壓,即使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期間,依然存在邢臺沙河市污水坑多年排污、無極縣泗水企業長期污染地下水無人管或難以解決的尷尬局面。
2014年底,環保部一改過去單純約談企業,首次約談地方政府主官。截至2015年10月,已有25個城市或單位因環境問題被約談,僅河北省就有5地主官被約談。
2015年7月,中央深化改革小組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會議強調,“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干部,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肅追責”。
在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15年會上,環保部長陳吉寧也對外釋放信號,下一步將對省級黨政開展環保督察巡視,并逐步建立地方領導人員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對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失職、瀆職的黨政領導和工作人員,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
2016年伊始,中央環保督察試點啟動,督察組首站進駐河北,并與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張慶偉等主要領導談話。中央環保督察組此次進駐河北,主要督察對象為省級黨委和政府,主要目的不是查辦具體案件,而是督促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督察結束后,重大問題向中央報告,督察結果向中央組織部移交移送,作為被督察對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同時監察有關部門在環保方面是否存在瀆職、不作為、腐敗等線索,需要追究黨紀政紀責任的,則向紀檢監察部門移送。截至發稿時,此輪督察結果尚未公布。
“對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生態治理持續惡化的地方,該約談的約談,該追責的追責,絕不能顧及情面,特別是對黨政領導干部,在環境保護方面不作為、亂作為,甚至失職、瀆職,濫用職權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處理。”1月4日,在中央環保督察組進入河北展開工作的動員大會上,趙克志作上述表態。
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此前接受鳳凰網采訪時表示,從督企向督政轉變,是環保工作的一個重大突破,通過督政更準確地抓住了環保工作的牛鼻子,即關鍵少數,黨政決策者。
過去約談分管副職領導難以奏效,原因在于副職不管全局工作,只能向上匯報,匯報完采取何種程度的治污措施,并不由他說了算,也就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夏光看來,約談一把手則不同,“沒地方可退,就把環保這項事業擺在頭號位置”。他告訴鳳凰網,環保部約談,都是發現了重大問題,非得一把手領導出面才能解決,“比如問題長期存在、長期通報要求整改改不了的,實際就需要廠子停工整頓,如果總是舍不得那點產值,結構就調整不了,關鍵是利益的調整”。
發展與環保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十八大后習近平關于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系列重要論述,“兩座山”論更被視為一次理念上的變革。
“發展若一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不算本事”,環保部長陳吉寧曾多次強調,發展與環保并不是矛盾體,解決好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會成為推動發展的動力,各地要轉變發展思路,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015年9月,河北省委中心組召開學習會上,趙克志根據習近平關于京津冀一體化建設和對河北指示精神,提出了奮力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定位,河北日報評論員文章形容這是“河北發展的新定位、新要求”。
在夏光看來,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永遠是環保工作中的一個核心,兩個關系的重心在發生變化,在過去幾十年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帶來諸多環境問題,那時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環境怎么辦”。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發展對環境帶來的壓力接近甚至突破環境承載力,矛盾的主要方面轉變為“發展怎么辦”,但又不能為了環境放棄發展,只有綠色發展。
政策導向、市場需求、民眾呼聲,必然倒逼企業朝環保方向轉型。劉來福告訴鳳凰網,無論政府引導還是企業自覺,環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正朝著綠色發展方向轉變,只是需要一個過程。他認為在此輪轉型中,河北機遇大于挑戰,全域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為河北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不能因為看到許多低端產業倒閉,就認為河北經濟不行了,還要看到許多新興產業在誕生”。
河北省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未來五年,河北經濟社會發展還將面臨嚴峻挑戰,經濟下行壓力大,調整產業結構、化解過剩產能任務艱巨,長期積累的生態環境問題正在集中顯現,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任務艱巨。建議中,河北省提出要以“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為引領,以京津冀產業布局調整和產業鏈重構為契機,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強化倒逼機制淘汰一批落后產能、落后技術工藝、落后生產設備。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
面對市場需求、國家政策和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倒逼壓力,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河北省要想贏得主動,劉來福認為,必須抓好轉型升級,決不能使眼下成長的煩惱變成河北省發展永久的困擾。
2015年全國31?。ㄊ袇^)經濟總量排名,河北省盡管增速放緩,仍以經濟總量29806.1億元排名第七。
河北進京路上,從南往北,沿途既有冒煙的煙囪,亦有寫著“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巨幅廣告牌。
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