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GDP增速跌破7%,為6.9%,引起議論紛紛。不少學者說,6.9%還是不錯的增速,沒必要增速太高,以后增速可能還會低。
如果問凱恩斯主義者,凱恩斯主義對這樣的經濟增速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相信他們會回答:如果沒有一系列的刺激經濟的政策,經濟增速還要更低。但真的是這樣嗎?
什么是經濟增長?它是指效率提高、資本積累增多。用GDP來衡量經濟增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它能統計短期增加值,但卻不能統計資本的低效消耗。再加上無法精確估計的通脹問題,以貨幣價格統計的GDP,就問題更大。但,火車貨運量、用電量等指標也在快速下滑,幾項指標共同說明,經濟增速下滑是確定的。有很多人認為,真實的下滑比GDP反映的更厲害。
沒錯,中國經濟中亮點很多。比如,手機大幅降低了人們的通信成本、工作成本,互聯網營銷降低了銷售費用,物流業發達更是大幅降低了成本……醫療、航空、互聯網金融,在無數領域,都出現了很多幫助人們大幅提升效率的新技術,這些新技術的威力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人們想象不到的。
理論上說,由于有這么多的亮點,有這么多幫助人們提升效率的新科技,經濟增速應該比以前快得多,但實際上,它卻放緩了,這是為什么?這就要看凱恩斯主義究竟發揮了什么作用。
由于2009年大規模刺激經濟,能源、重工、基建等超速發展,到了今天,山西的煤炭、河北的鋼鐵、各地的基建成了過剩產能,它們吞噬了一批經濟增長;寬松的貨幣造成錢多、錢荒的反復循環,金融系統效率受損,又吞噬了一批經濟增長;積極財政下,稅收征收力度加大,中小企業困境加劇,又吞噬一批經濟增長;刺激政策下國企趁機擴張,壓縮民企空間,又吞噬一批經濟增長……
前面說過,所謂經濟增長,就是效率提升。中國經濟中有那么多大幅幫助人們提升效率的因素,即便改革不再深入,今天的經濟增速也應該是超過以往的,更何況,李克強總理還進行了不少簡政放權的改革。經濟增速本應提高,卻反減低,可見凱恩斯主義之危害。
經濟增長就是效率提升,而凱恩斯主義卻主張不計效率地刺激經濟,邏輯上,它本來就是吞噬效率的理論。它是以犧牲資本積累為代價,制造短期虛假繁榮,今日之表面繁榮,正是他日吞噬經濟增長的怪獸。
所以,不要說經濟增速下降是正常的。它不正常。技術快速進步,經濟增速反倒下降,怎么會是正常的?正常的做法是戒除刺激經濟的癮頭,實實在在發展經濟,重回高增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