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經濟數據正在陸續公布,而下一階段的宏觀調控工作與對一季度形勢的判斷密切相關。按照慣例,近期國家多個部門將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為下一階段的經濟預調微調做準備。
四月的北京氣溫回升,天氣轉好。
一季度經濟數據正在陸續公布,而下一階段的宏觀調控工作與對一季度形勢的判斷密切相關。
按照慣例,近期國家多個部門將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為下一階段的經濟預調微調做準備。此前3月,國家發改委已經組織了10多個調研組分赴多地進行調研。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4月9、10日到東北吉林進行調研,并主持召開了東北三省經濟工作座談會。4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
對于目前的經濟形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指出,就目前已經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比預期的更大一些。
近期有些機構和專家認為,今年可能連7%左右的目標都實現不了。不過,盡管經濟有下行的壓力,但是也有些先行指標表明經濟形勢有積極變化,有企穩的可能,說明已經出臺的宏觀調控措施對于抑制經濟下行正在發揮作用。同時,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這三者的關系,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
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大
國家統計局會在4月15日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盡管目前各機構對于經濟的預測差別很大,不過整體而言,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在7%左右的可能性比較大。
有部門認為增速會在7%左右,比如國家信息中心;也有認為大約在6.85%,比如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根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測算,2015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6.8%,考慮到近年來服務業比重加大的因素,今年1-2月對應的經濟增速應該在6.9%左右。這與今年全年經濟目標7%基本吻合。
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近期分配派出調研組到各地進行了調研,從調研的情況看,一季度經濟的確下行壓力比較大。
其中3月相比1-2月企業開工好轉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3月返工比較晚,這與今年正月比較晚有關。
2015年3月5日全國人代會開幕的當天,正好是元宵節。而2014年元宵節是在2月14日,這意味著今年春節和元宵節,比2014年晚了2周。不少農民工還是在元宵節之后才返工。
此外,一些調研組也發現,今年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和投資放慢,還與一些行業產能過剩比較大,企業消化庫存難有很大的關系。
從區域來看,今年各地經濟分化嚴重,比如上海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增速比較低,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增速分別只有0.8%、2.1%,為全國倒數第三、倒數第六。但是1-2月上海工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增長10.4%,仍是2位數高增長,增速全國靠前。
但是同期東北遼寧1-2月工業和投資增速分別為-4.5%、-2%,分別為全國倒數第一、倒數第二。但是1-2月份,遼寧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7.9%,在全國靠后。
一些專家認為,所以出現這么大的分化,是因為上海經濟主要是服務業推動,而遼寧主要是工業和投資推動。因為上海工業和投資放慢,對經濟影響不大,但是對遼寧影響大。類似這種分化,本身是經濟轉型調整的表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說,盡管部分數據反映出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但是,隨著國家一批大型項目的落地,央行降息降準、房地產市場放松政策的實施,經濟已經出現一些積極變化。這些變化要反映到工業和投資方面有一個傳導的過程。快的話,5、6月份經濟會有所回穩;慢一些的話,可能會在三季度顯現,傳導過程的快慢則取決于政策力度,也會受到國際環境變化的影響。
穩增長力度將加大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目前各個有關部門已經在加快政策準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0日在東北指出,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有效頂住下行壓力,否則就業、收入等民生問題會受到較大影響,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也難以實現。
各地區各部門必須增強緊迫感、責任感,把穩增長、保就業、提效益作為緊要之務,推出更多利當前、惠長遠的措施,以促改革、調結構,促進經濟穩定運行。
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到,這與去年定的2015年調控方針有些微妙的變化。
去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分析2015年經濟工作時指出,2015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定調2015年工作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2015年關鍵是要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要切實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
所謂的轉方式、調結構,就是經濟更多地依賴消費、服務業,而不是主要依靠出口、投資和工業,同時經濟更多減少環境損害和資源消耗。而穩增長,則主要是確保經濟快速平穩較快增長。在短期之內,能對經濟取得較大拉動的主要是投資。
對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民經濟核算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指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大,肯定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些投資項目可以加快是需要的,比如環保、城市基礎設施等。“這些從長期看作用更大,比如在小城市建設醫院、學校,能更好拉動人氣,促進城鎮化的發展。”他說。
此外,國家發改委4月3日召開了“積極作為穩定增長”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要求盡快扎實推進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等工作,預備實現建設開工一批、審核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項目, 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此前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4月9日在吉林指出,要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產生的原因和趨勢,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同時又要把穩定投資作為穩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來抓。
更早的3月21日、22日,徐紹史在遼寧調研時指出,要加強經濟形勢走勢的分析預測,提出措施、做好準備。在經濟增長比較平穩的時候,我們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力度要大一點;經濟波動的時候,我們預調、微調的力度要大一點;經濟下滑的時候,我們經濟措施力度就要更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則認為,下一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以微調。比如在貨幣政策上,可以多投放信貸。
目前情況看,民間企業想進行投資,但還是受到資金緊張、融資困難問題的制約,表現為到位資金增長明顯慢于投資增速。
另外,在財政上,政府應該加快資金的撥付,可考慮適當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規模。“當然也要消除投資方面的一些阻力,使得那些計劃已核準、資金已到位的投資項目能夠盡快開工、盡快建設。”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