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宗商品的壓力之下,11月進口增速呈現負增長。中金公司認為,從貿易數據來看,全球大宗商品熊市周期確立,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為中國輸入通縮壓力。
12月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1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688.5億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2116.6億美元,增長4.7%;進口1571.9億美元,下降6.7%;貿易順差544.7億美元,擴大61.4%。
中金分析稱,在美元走強背景下,外加近期油價迅速下降,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使得進口增速明顯放緩。
發達經濟體中,11月中國從美國進口同比由10月的2.2%小幅回落至1.8%;從歐盟進口同比增速由10月的10.4%降至-6.8%;對日本的進口增速為-8.0%,較前期降幅明顯。
新興經濟體中,11月中國對東盟的進口同比增速大幅下降至-8.2%,9月、10月同比增速位于高位,分別為26.2%、24.5%;對俄進口同比增速由10月的9.5%小幅回落至8.2%。
中金表示,在商品熊市預期中,國內貿易商可能也不急于加大進口,加上國內房地產投資需求仍偏弱,進口疲軟未來仍將主導貿易順差維持在高位。
在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行周期中,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進口增速目前并未現擴大。11月中國進口原油2541萬噸,同比增速從10月的18%降至7.9%;進口鐵礦石6740萬噸,同比增速從10月17%降至-13.4%。
貿易順差維持歷史高位將會支撐人民幣匯率。12月8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6.1282,為3月7日以來最高。
高盛高華經濟學家宋宇表示,創紀錄的貿易順差傾向于支持人民幣匯率升值,預計12月貿易順差雖會有所下降,但仍將保持于高位。貿易順差的更顯著下滑可能發生在2015年年初,部分緣于季節性因素,預計屆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面臨短暫貶值的風險。
中金認為,盡管貿易順差維持歷史高位支撐人民幣,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方向卻使得人民幣相對于美元的貶值壓力不會很快消除,但考慮到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貨幣當局可能也不會容忍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大幅貶值。
當前,美國經濟數據較好推動美國加息預期升溫,而中國降息預期正在升溫,中美兩國利率政策的差異,可能導致人民幣相對于美元有一定貶值壓力。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