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此輪下滑,應該說在預料之中。事實上,2013年的中國經濟,也曾經在年初出現過增速的下滑。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關于這一點,學術界是有爭論的。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的階段,增長速度的下滑實際上是一個新的探底過程,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速度應在7.5%甚至7%以下,因此,當前的下滑是一個長期的趨勢。由此帶來的一個基本推斷就是,中國經濟下滑是不可能通過任何政策的、人為的努力加以改變的,頂多只能短期內緩解。
筆者不同意這一觀點,最重要原因是中國人均GDP仍然只是美國的20%,種種歷史數據表明,在這個趕超階段,經濟仍然有接近8%的增長潛力。中國未來即使像拉丁美洲國家一樣,而不是像東亞國家那樣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即便延續拉美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律,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增速也能夠保持在8%的水平。
再者,中國目前仍然有改革的基本動力,主要政策制定者在改革問題上的決心非常鮮明堅定,整個社會已經形成改革的共識。因此,中國不會像日本那樣,步入一個停滯不前的發展陷阱。
所以,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下滑是另有原因的??傮w說來,中國經濟處于一個新舊增長點的交替時期,新增長點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而舊增長點的動力已經匱乏。具體說來,新增長點在城鎮化、在居民消費、在產業升級,而這些紅利都必須要經過不懈的體制改革才能夠釋放;而傳統的增長動力,包括出口以及房地產和投資的快速增長已經乏力,因此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個增長動力的斷檔期。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一輪的改革,包括得到民眾廣泛支持的反腐運動,對短期經濟增長具有收縮作用。這與上世紀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的改革完全不同。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本輪經濟下滑的一個直接導火索是早前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擴張性政策的影響。這一政策的副作用是導致中國負債率在過去5年之內翻了一番,達到GDP的250%。高杠桿率帶來了當前融資成本較高的結果,在很多地區更是出現了新債補舊債所帶來的虧損窟窿的怪象。
對經濟下滑不宜袖手旁觀
面對這一輪經濟增速的下滑,是任其發展放任自流呢,還是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阻止?很顯然,應該采取一些積極的行動來防止增速過度下滑。
這背后最主要的經濟因素是當前中國杠桿率偏高,一旦經濟增速過度下滑,必然會導致許多新投資項目難以為繼,總體需求萎縮,很多企業利潤率下降,產能過剩問題會更加凸顯。這就會加劇相關金融領域的壓力,放大增速下滑帶來的各種困難。而這一調整的痛苦是沒有必要被放大的。
對當前經濟增速下滑不應該袖手旁觀的第二個理由,是根據以上的分析,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速度未來還會上升,能夠接近8%,因此,現階段采取一定的擴張性政策來對沖改革所帶來的增速下滑是合理的,這種短期政策可以在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回升之后逐步加以調整。
抑制增速下行的三大政策方向
那么,面對2014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下滑,政府可能采取什么樣的政策來應對呢?以下三大措施應該說比較合理,也最有望付諸實施。
第一,加快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這不僅意味著中央一級要簡政放權,各級地方政府也要積極響應。通過簡政放權、減少審批,讓民間的投資力量更多釋放出來。這種簡政放權和民間資本的投入,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個別產業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但是必須注意到,這些新進入的民營資本往往比現有的大部分國有企業技術更加先進,用先進的技術去沖擊舊的技術,能夠加快產能過剩行業的淘汰和技術升級,這也是一個市場經濟正常的新陳代謝的過程,不應該以人為限制新投資的方式去阻礙這一正常進程。打破壟斷也是調動民間投資的一個重要方面。預計中央政府會有選擇地放開一部分部門讓民間資本進入。在基礎建設領域,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將采取措施,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形成公共項目上政府和民間投資合作的局面。
第二,出臺預防性措施,化解局部地區因地方政府舉債過高以及房地產市場發展放緩所帶來的債務違約和地方財政重組的風險。
中央或地方財政需要拿出一部分資金,建立專門的破產重組基金,更重要的是,事先宣布一套破產重組的基本程序,規定在地方政府債務違約的情況下各債權人的優先級孰高孰低。通過這種方式,首先能夠防范局部的違約現象蔓延到整體經濟和其他金融產品中去,其次可以為未來地方政府和債務市場的參與者提出警示,防止更多的債務問題發生。這是風險防范的體現、底線性運作。
第三,促投資,保民生。
當前中國需要一大批民生性投資,如生態環境的改善、空氣質量的提高、水資源的管理,這部分投資本身是民生性、公共性消費,是保民生的具體舉措。可以預計,中央及地方財政將加快這種民生性投資的實施。中央也有可能擴大財政舉債的力度,通過發行特別國債來促進這類公共項目的投資。中央財政發行的債券在國內乃至國際資本市場上都極其受歡迎。當前中國國債的規模還遠遠不夠,應當適當擴大國債發行。這不僅有利于短期內保民生、穩增長,更重要的是能在國際市場上產生人民幣計價的、由中央政府擔保的債券,從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金的雙向流動,把外資引入到中國的資本市場,為走出去的境內資金創造雙向流動的條件。
總之,中國經濟在2014年的開局遇到了增長速度下滑的挑戰。可以相信,通過各種努力,這種增長速度下滑、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局面在第三季度將會扭轉,中國經濟在2014年有望走出與2013年類似的先低后高的軌跡。經過這些努力,中國經濟在2016年以后有可能恢復到接近8%的較高增長的局面。
備注: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