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載“老水泥”眼中的時代變遷
說起水泥廠,人們想到的關鍵詞往往是臟亂、粉塵、噪音,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記者日前走進平陰的水泥生產基地,這是山水集團全國100余家分(子)公司之一。
62歲的李明退休后被山水集團返聘,任平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言談之中,他時常爽朗地大笑。問及在水泥行業工作了多少年,他更是自豪:“42年!”
42載“老水泥”,見證了濟南一家小水泥廠成長為全國性大型水泥企業,感受最深的還是水泥廠工作環境的巨大變化。
今昔:曾經冒二三百度高溫砸料球,如今智能控制全部生產環節
走進平陰山水,已經是10月中旬的深秋時節,大型的水泥生產裝備高聳入云,與廠區大片大片的綠樹紅花相映成趣。沒有來之前擔憂的粉塵,也沒有機器轟鳴的噪音,灑水車不間斷穿行于廠區,所有拉物料、水泥熟料的車輛都苫蓋得嚴嚴實實,進出廠區要先過清洗池。
這家山水集團的下屬子公司,是省內產能最大的水泥廠,年產能達到熟料350萬噸、水泥100萬噸,是平陰縣的支柱企業和利稅大戶,曾獲“中國大型水泥集團環保標桿企業”、“山東省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平陰縣標兵企業”等稱號。
李明周末回濟南市區的家,平時都住在廠子里,20歲成為當時濟南水泥廠的一名工人,在這個行業、這家企業一干就是42年。說到水泥廠的變化,李明感慨萬千:“現有的兩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是2002年開始安裝投產的,在這之前水泥生產工藝也有很多次革新,環保程度肯定是越來越高。年輕時干水泥工,真是臟、累、苦,戴上防護帽再加兩層口罩,只要一進廠區,粉塵鋪天蓋地,全身落滿厚厚的一層。中午在廠里吃飯,都要用手護住碗,不然粉塵點子就落到碗里了。下了班馬上離開廠區,到家里也被媳婦嫌棄,洗臉用三盆水,水還是渾的。”
且不說42年前,倒退20年,水泥廠的許多活兒也主要靠人力完成,生產線跑冒漏出的物料需要人工清理并用小車推走。因為自動化程度低,生產線物料輸送和設備起停等都需要大量工人。李明說,最累、最危險的活兒是大窯出料球故障時,工人要冒著高溫進窯里砸料球。水泥窯里窯皮的溫度達到二三百度,必須靠工人用大錘、鋼纖砸碎,每個人跑進去只能堅持半分鐘,趕快跑出來換另一個人進去,“不然就要被烤化了”。
如今走在水泥廠區,已經很少能看到工人的身影。煤是燒制水泥熟料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偌大的棚蓋區堆放著高高的煤山,取料機設備以平緩的節奏不間斷裝煤,密閉的傳送帶安靜地運送到回轉窯。在廠區的中央控制室,一排排監控顯示屏持續跟蹤水泥生產流程,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系統控制生產的所有環節。各生產線只需少數工人在清潔的環境中流動巡查。
減排:排放指標在線監測,數據直達國家環保監控平臺
“來看看你們老公的工作環境!”今年春節前,平陰山水工作人員的家屬們第一次應邀來到廠區,她們非常興奮,“以前姑娘都不愿意嫁水泥工,現在水泥廠的小伙,可不要挑花了眼喲。”不僅工作環境好了,按照山水集團制定的標準,水泥廠工作人員的收入要達到當地企業最高水平,李明自豪地告訴記者:“在我們平陰廠,一線工人收入5000多元,嫁個水泥工,幸福指數那是相當高。”
話說回來,李明深知,強化環保意識不僅是企業對國家、社會承擔的責任,更是員工的福利,是一線工人健康的保障,所以對于環保方面的改造,公司舍得投入,每個員工都支持。近3年來,這家水泥廠一直是多個環保改造項目同時上馬,脫硝治理、窯頭窯尾收塵電改袋、噪音治理、污水處理、窯頭窯尾在線監測、物料堆棚建設、運輸車輛洗車機、高空抑塵車、灑水車和抑塵網等,累計投資1.1億元,年降低氮氧化物排放3500噸,年減少粉塵排放270噸,廠界噪音降低25分貝,污廢水100%回用,環保效益顯著。
以噪音治理為例,廠區對噪音點進行專業排查后,投資1000多萬元在后排風機、過剩風機、煤磨通風機和生料庫頂風機等大型風機處安裝消聲裝置,單點降噪達到38分貝,不僅達到環保要求,對周圍村莊、居民來說,已經變成了一處“靜悄悄”的工廠。
平陰山水屬于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的重點排污單位,根據國家環保要求,公司投資200萬元建設了窯頭窯尾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項目,對顆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排放指標進行時時監控,所有監測數據全部與國家、省、市縣環保監控平臺聯網,并通過門外電子屏向外界公示,充分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
節能:黃河淤泥成為水泥原材料,獨一家
水泥生產要消耗資源,為節約、減少資源的使用,平陰山水積極尋找可替代性原材料。通過多次試驗研究,成功實現了黃河淤泥替代砂巖作為熟料配料并取得國家專利。山水集團副總工程師王金祥介紹,為疏通河道,黃河要定期清淤,淤泥原本沒有什么利用價值,還要占地存放,到了水泥廠卻成了寶貝,因為淤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鋁,可以替代砂巖。對企業來說,成本只是砂巖的1/4,而且由于極大地減少了砂巖用量,對砂巖產地的礦山起到一定保護作用。據了解,由于這項原材料替代有較高的技術含量,目前僅平陰山水一家投入運行。
在節能方面,平陰山水還有不少創新之舉,比如在兩回轉窯窯尾分解爐處安裝了一家高校研制的自動喂煤系統,根據分解爐內溫度變化自動調整喂煤量,徹底改變了以往無論爐內溫度高低喂煤量保持恒定的情況,每生產1噸熟料可節約標煤2公斤,按一年生產350萬噸熟料計算,每年可節約標煤7000噸。
水泥基本工藝是“兩磨一燒”,其中的“一燒”,水泥窯系統生產中排放出的廢氣溫度在300℃左右,帶出大量的余熱,平陰山水利用這部分余熱發電,每年發電量達到1.2億度,相當于熟料線60%以上的用電量。10月下旬天氣微涼,走進公司辦公樓已有暖意,原來公司已經在用窯筒體的余熱為辦公樓和職工宿舍供暖,又從另一個方面見證了如今“水泥工”幸福指數的提升。
集團:主動去產能,一項環保改造投入兩億多元
平陰山水公司僅是山水集團旗下百余家實體生產企業中的一家。作為全國前六的大型水泥企業集團,山水集團非常重視承擔社會責任。負責人宓敬田介紹,山水集團主動倡導以行業自律的形式去產能,自去年冬季開始,每年集中供暖季水泥窯全部停工。在環保投入方面,山水集團更是不遺余力。僅窯頭、窯尾收塵電改袋項目,集團今年總投資2億多元,利用高效玻纖覆膜濾袋為過濾材料,粉塵排放大幅降低,監測指標優于歐洲排放標準。
據了解,為保護城市環境,山水集團在水泥生產中還積極參與城市危廢品處理,將水廠、垃圾處理廠、建筑工地產生的污泥、廢渣等進行資源化處理,為循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