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上旬,臺泥董事長張安平在臺灣接受了大陸媒體團的采訪,暢談他對水泥行業及臺泥未來發展的思考。我們將這次采訪的記錄分類、整理,形成三輯高層訪談欄目,分別聽一聽張董談當下的行業形勢、臺泥的環保藍圖,以及對臺泥未來的暢想。
記者:您如何看臺泥在大陸發展的這十多年?
答:四個字,恰逢其時。臺泥在最好的黃金時期一次性大幅度投入,到現在在大陸有6500萬噸產能,24條生產線,不是合資或者委托,而是真正自己在運營的24條生產線。
記者:大陸水泥現在開始出現拐點,您怎么看?
答:還是抱著樂觀的態度,肯定會永續經營下去。大陸幅員廣闊,經濟成長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同時又執行“一帶一路”或者是西南、西北地區的建設,保持一定相當大量水泥的需求是會持續的。而且全世界這些成熟的國家,就算歐洲、美國、日本,最終水泥業都不會被消滅,因為永遠水泥業都要存在,優質的公司將存續下來。
記者:業內在討論,錯峰生產其實是限產能,不是去產能,實際上不是好事,您怎么看?
答:大陸市場之前,各方面都是爆發性的增長,就會造成過剩的問題。這個問題也牽涉到蠻復雜的,所以最終還是要靠政府的政策,現在看起來政府也在朝這個方向做,而錯峰或者是協同這個是現階段的權宜之計。而靠更嚴格的環保或提升各方面標準來淘汰落后,這個是一定要走的路,只是時間的問題。
記者:今年錯峰生產很普遍,但臺泥的運轉率保持這么高,這個跟當時市場有什么關系?
答:雖然是有錯峰,但是錯峰期間我們確實是完全利用在維修的效益上,利用錯峰那段時間切實做好維修的工作,所以非錯峰時段幾乎都是高運轉率。水泥企業要永續,就要朝環保的方向做。
記者:大陸近年狠抓環保,今年也有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督查,如何看這種政策變化?
答:對臺泥來講,環保督查不是一個太大的壓力,而是動力。臺泥創立70年來,對環保問題基本上是零容忍,對這部分的投資,沒有什么需要去考量成本的。長期來講,(嚴格、公平的環保政策)對優質或者大型水泥廠是有利的,這讓水泥業更優化,讓更優質的公司能夠存續。
記者:臺泥轉型環保,具體是怎么轉?
答:做更多的環保事業,我們本來就有一個達和環保。很早之前成允(前董事長)就不只是做跟水泥相關的,其他跟水泥無關的環保項目也會做,另外一個跟水泥連結的也有在做。事實上臺泥有12個完全不同的項目,跟水泥無關的項目都在這里。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